严君平(约公元前86年—公元10年),西汉著名道家学者、思想家,本名庄遵,字君平,因避汉明帝刘庄名讳改姓严,蜀郡成都(今四川省成都市)人。他终身不仕,隐居卖卜、著书授徒,以《老子指归》等著作系统化道家学说,培养扬雄等弟子金多多策略,并预言“王莽篡权”与“光武中兴”,被后世尊为“蜀中八仙”之一。
走在成都的君平街,你或许会觉得这不过是条寻常巷陌,可若时光倒流两千年,这里曾端坐着一位奇人——严君平。他白天是街边摆摊的算命先生,晚上却化身道家思想巨著《老子指归》的作者。这身份的反差,两重天地,他用最平凡的市井生涯,托起了最深邃的精神殿堂。
街边“神算子”,真不是混饭吃的
想象一下两千年前的成都街头:尘土飞扬,人声鼎沸。严君平就在街边支个小摊,几卷竹简,一块布幡。路人过来问前程、问姻缘、问吉凶,他从容应对,三言两语,往往就能让问者紧锁的眉头舒展开来。
别以为他就是个靠嘴皮子混饭吃的江湖术士。他的“算命”,不玩那些玄之又玄、故弄玄虚的把戏。他更像是一位洞察世事、深谙人心的“心理咨询师”。他劝人向善,教人如何在复杂世道里安顿自己的心。人心如浮萍,乱世飘零时,一句点拨也能稳住心神。
传说连当时还是穷书生的扬雄(后来的大儒),都曾是他的“铁粉”金多多策略,常来听他摆“龙门阵”。严君平看扬雄是块读书的料,语重心长地劝他:别在我这算命摊子上浪费时间了,好好做学问才是正途!这份眼光,这份提携后辈的心肠,岂是寻常算命先生能有的?慧眼识珠,点醒迷途人,真正的智者从不吝惜照亮他人。
小摊收摊后,他点亮了中华思想的一盏灯
等日头西沉,街市散了喧嚣,严君平收起他的小摊,回到那间或许并不宽敞的居所。这时,他不再是严先生,而是严夫子。一盏孤灯,几卷简牍,他开始一笔一划地书写那部注定要流传后世的巨著——《老子指归》。
《老子》五千言,玄奥深邃。严君平做了一件了不起的事——他像个最耐心的解读者,把老子的思想掰开了、揉碎了,用当时人能理解的语言和逻辑,系统地阐述出来。天地万物怎么来的?社会运行的规律是什么?人活一世,最高的境界又该是什么样?他在《老子指归》里给出了自己的答案。
他不空谈玄理,而是把老子的“道法自然”思想,实实在在地落到了人间。治理天下,他主张要像水一样,顺应百姓的天性,不去强行扭曲(“无为而治”);个人修身,他追求返璞归真,不被外界的浮华和欲望牵着鼻子走。当世人被浮名所困,智者早已勘破虚妄,只取内心澄明。
君平街的尘土里,藏着现代人渴求的“解药”
回看严君平的一生,简直是“跨界大神”的鼻祖。街头的算命摊子,是他了解世情、体察民生的“窗口”;深夜的孤灯著述,是他思想升华、泽被后世的“道场”。这两重身份在他身上奇妙地融合,一点不显割裂。他靠“算命”养活了自己,更重要的,是滋养了他的思想,让他笔下的文字充满了人间的烟火气和生命的温度。
他这种“接地气”的智慧方式,不正是我们这个浮躁时代最稀缺的吗?信息爆炸,焦虑丛生,我们太需要像严君平那样,既能脚踏实地,在生活的烟火气里摸爬滚打;又能仰望星空,在思想的海洋里寻求安宁与力量。他告诉我们:真正的智慧,从来不是高高在上的空谈,它就藏在市井的喧嚣里,藏在每日的寻常中,等着我们去发现、去体悟。最高深的智慧,往往在最低微处扎根,向最平凡处伸展。
下次若有机会徜徉在成都的君平街,别只记得打卡拍照,不妨静一静心,感受脚下这条街沉淀了两千年的智慧气息。那位白天在尘土飞扬中为路人指点迷津、夜晚在孤灯下点亮思想星火的严君平,早已用他的一生,为我们写下了一部关于如何清醒而从容地活着的永恒指南。时光冲刷了街巷砖石,却无法磨灭智者留下的那份通透与清凉。
—全文完
启远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